公司动态

专题|中非合作共同谱写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内罗毕10月26日电 题:中非合作共同谱写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徐佳桐 严玉晶 戴和黑 10月,中非合作论坛庆祝成立25周年。经过25年携手共筑梦想,中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新型合作,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 “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大工程”“十大伙伴行动”,务实蓝图相互融合,重大项目一一落实。在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上,设施“硬联”夯实基础,技术“软联”激活潜力,沟通“心联”凝聚共识。中国和非洲使用双桅船为南方国家树立团结合作的典范,共同描绘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图景。 互联互通 筑牢繁荣基础 奥迪耶内是科特迪瓦的主要腰果产区。过去,每到雨季,这里的道路泥泞难行,对外交通几近瘫痪,让农民苦不堪言。 如今,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全长228公里的双向两车道高速公路像丝带一样蜿蜒穿过腰果树,连接科特迪瓦、几内亚和马里。准入不再困难,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至原来时间的三分之一。 “产品可以发货得更快、更新鲜,利润翻倍!”当地农民雅各巴高兴地说。 如果所有的道路都连通了,那么所有的商业都会蓬勃发展。这条道路连接三个国家,惠及数千人家庭是设施互联互通如何继续成为非洲发展基础的生动例子。 25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从东非蒙内铁路到西非深水港,从尼日利亚公路到莫桑比克马普托卡腾贝大桥……中国已帮助非洲建设和改造近10万公里公路、1万多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路网全面连通,港口、电站毗邻而居,为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设施联通不仅构建发展“硬基础”,也激发非洲内生“软实力”。以科特迪瓦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当地员工占比最高项目建设完成90%以上,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非洲民众通过参与学习了工作技能。 “授人以鱼”的模式让当地人有机会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能。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瓦蒂表示:“该设施的连接正在重塑非洲的发展,让全球化的成果惠及最偏远的村庄。” 科技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毛里塔尼亚埃迪尼村的工作人员阿米尔·阿卜杜 (Amir Abdo) 赶着羊群走向一片绿色的蘑菇地。这片曾经被黄沙毁坏的土地,在中国菌草技术的帮助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一幕是中非科技合作赋能非洲发展的真实写照。被当地人称为“幸福草”的菌草,不仅能以强大的根系固沙护土,更成为当地职工的“绿色银行”。ff 实现可持续发展。阿不都偷窃:“感谢中国专家传授的技术,我的羊由瘦变壮,现在我已经有10只健康的羊了,我对生活有了希望!” 从沙漠到农田,技术赋权的种子已在整个非洲大陆播下。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综合种植面积约9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地品种的2至3倍,帮助该国迈向粮食自给;在几内亚比绍,中国农业技术团队聚集教材,培训当地农业技术骨干;在乌干达,谷子的单位产量是当地品种的三倍,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设24个农业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农业技术,带动当地生产增收,惠及1以上非洲国家。万小农户。 技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方面,鲁班工坊已在非洲15个国家建立,成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亮丽名片。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中国已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22万余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已向非洲48个国家派出医疗队,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为当地培训医务人员8万多人,为当地人民留下了一支“不能相信的医疗队”。 中非合作通过知识共享奠定了坚实的互信基础,为非洲发展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阿卜杜勒说:“中国技术照亮我们的未来。” 理念引领,重塑南南合作 25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发展成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全循环合作平台,形成了从报文到高层会议的多层次合作机制。论坛的成功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也体现了理念引领的力量。 中方始终秉持真实、实效、联系、诚信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开展对非合作。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停最贫困国家偿债倡议,已与19个非洲国家签署减债协议或达成减债协议。中国支持非洲绿色转型,已成功实施数百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合作。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至2025年3月底,中国企业实现营业额211.8亿元非洲清洁能源领域承包工程巨额;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基金,完成7个项目认定,涉及投资金额62亿元。 Wingeddata显示,2024年,中非贸易额将达到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额达96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是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对非新增投资已超过133亿元人民币,对非金融支持总额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宣布实施零关税对非洲53个建交国实行100%税率。越来越多的南方国家开始学习中非合作经验,开展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 《外交标签》杂志主编阿乔维表示,中国在合作中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始终尊重非洲国家独立发展的意愿。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思·谢尔顿认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开创了南南合作新模式,成为国际关系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 25年的合作是持久的共同成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转让,从经贸交流到文化交流,合作之路n 注重实效,平等互利,自主可持续,不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