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湖北制造”主轴承创下三项世界纪录,可用于

通讯员 蒋生来 11月5日,在“尖刀”技术攻关项目展示会上,大冶特钢研发的用于全球最大18米盾构机的特殊钢作为“高端装备”和“先进材料”领域的交叉范例格外引人注目。此次成功突破国外垄断,依靠特殊钢材组成世界最大主盾构盾构,连续创下三项世界纪录:直径8.61米,全球最大;仅车身重达62吨,为世界之重;轴向承载能力10万kN,全球最高;解决我国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支撑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自主可控。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隧道施工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能否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坚不可摧、稳定运行t、主轴承被视为“心脏”,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径向力和过大的落差。对材料的纯度、均匀性、强度和疲劳寿命的要求达到了极限。 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冶特钢研发团队扎根实验室和生产一线,围绕材料设计、纯冶炼、特大钢锭铸造、去除、热处理全流程进行系统创新的技术攻关。他们通过携带大量铁锭,成功突破了凝固的基础技术,掌握了保证材料高均匀性和高致密性的第一道工艺,最终研制出巨型缓释体。 如何保证70吨钢锭内部结构的均匀性和致密性,防止缺陷的发生,是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大冶特钢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周立新介绍,团队致力于攻坚克难,从研发、试制、产业化到应用,形成全链条创新模式,最终确保主设备内材料可控自如。 此次“尖刀”展览的成果,是这场苦战的高潮。该主轴承拥有三项世界纪录,用于18米隧道掘进机,可连续挖掘10公里以上。此次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屏蔽罩市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装备基础核心材料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边际领先的重大飞跃。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把尖刀产品、一个应用场景、一个应用机构”的协同努力,大冶特钢通过“先导、试制、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确保了主要装备材料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