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向公众提供的气象服

“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向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有哪些“升级”?国家气象中心主任解答吉木新闻 吉木讯 记者 曹雪娇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国家气象中心负责人回答了极目新闻记者提问。如今,气象信息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天气预报的内容也从简单的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等元素拓展到如今的出行建议、风险预警、生活参考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接收天气预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十四五”期间气象服务有哪些“升级”是气象部门公开提供的吗?未来,公众所接受的天气预报服务将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华回答了极目新闻记者提问。在气象服务公众方面,一是气象信息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拿起你的手机,今天看到的天气预报就可以确定你所在的地区下次是否下雨以及何时停雨。天气预报的内容也从天气现象、温度、风、atbp等简单元素拓展。每日气象服务指数也增至70余种,气象信息与基础媒体、基础信息、生活服务平台全面融合。二是助力城市运行,赋能城市管理。气象部门已成立我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保障大城市运行,建立面向城市建设、综合交通、旅游医疗、生态环境等行业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体系。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区数字气象服务融入“城市大脑”,赋能数字化城市和“网络化、统一管理”的安全运行建设;深圳特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案例获联合国推荐。金荣华在发布会上表示(来源:国家新闻网),未来,气象部门将始终推动服务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更加贴近群众工作生活。一是按需定制服务更加周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定制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根据用户提交的位置、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二是智能交互服务更加个性化。借助物联网、5G、AI智能体等新技术,公众可以通过手机、智能设备可穿戴等随时随地在线联系,获取气象协会的最新信息,享受贴身的气象服务保障。三是产业整合服务更加全面。气象部门会同文旅部门联合发布避暑旅游线路。接下来,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更多生命健康服务领域,如深化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合作,以更好的体验、更强的连贯性、更广泛的融合,共同改变气象服务信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极目新闻记者提问(来源:国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