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不再新建大型场馆。为什么?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正式开幕。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完成改造。该场馆将是继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后时隔24年再次成为全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地。 在“简洁、安全、混乱”的原则要求下,第十五届全运会90%以上的比赛场馆都是从现有场馆中安排的,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没有建设大型场馆。 而是内涵式发展要求下的高质量城市提升。从体育场馆、城市空间到交通设施,功能升级像“彩蛋”一样嵌入城市肌理,也让“十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十五五”的开局实现同频共振,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馆将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成年女篮比赛的比赛场地。张艳青 摄 大修和现场维修 考虑在比赛期间和比赛后使用 再看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体中心,屋顶上的两根钢屋架就像两道飘带,在场馆的外观设计中强化了运动员跳跃冲线的飞行形象。 来源:广东奥体中心官网 本次全运会,广东赛区90%以上的比赛场馆均已修复升级为现有场馆。据介绍,广东作为赛事举办大省,拥有大量体育场馆。现有区域的升级不仅可以满足托管需求游戏,同时也满足“简单托管游戏”理念的要求。 以广东奥体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首个8万座场馆升级改造,中心已完成34.6万平方米的外观工程改造和新建现代化运营指挥中心,完全满足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及相关体育赛事的要求。就项目时间和预算而言,它比建造一座新的大型体育场更加高效。 “只运行游戏”的理念不仅以“尽可能省钱”为指导,还以“花你需要的钱”和投资新功能来推动未来为指导。本着赛中赛后使用的原则,将更新区域的投资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复利引擎”,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可能。 场馆拥有官方授权商品公共区域设有十五运会、残奥会售票处。照片由博物馆提供 为大家打造一个公共健身空间。广东奥体中心主区改造工程中,原来包含一层空间的玻璃幕墙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800米环形跑道的开放空间。比赛期间作为大型人群疏散平台,赛后将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十五运会结束后,所有场馆全面向公众开放,供全民享用。 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在佛山顺德,德胜体育中心的开业填补了顺德新城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空白。据介绍,为了让更多活动在“就近”开展创造条件,项目引进了大型吊幕等高标准设备。同类型NBA场馆,使场馆可以举办大型演唱会、电子竞技比赛等活动。 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场中央草坪已经装修完毕,等待比赛开始。张艳青 摄 打造大湾区“体育文化”的“记忆”实体载体。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角场)修缮迁入新馆——广东体育博物馆于11月3日正式开馆,将打造粤港澳体育文化历史宝库、大湾区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引擎、国内外体育交流的重要载体。 广东省体育博物馆的雕塑。南方+记者 曾良超 摄 城市少“拆建” “绣花功夫”提升功能品质 广东启用天河体育中心商务区从1987年全运会开始,九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都留下了“以赛促建”的独特印记。十五运会期间,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也同步开展。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的“大拆大建”明显减少,很多变化融入了“彩蛋”等熟悉的生活场景。 珠海高新区全运会装饰充分体现了珠海的地标元素。 在“绣技”指导下,城市空间整合扭曲了“投资于人”的基本理念,在人的现代城市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实践案例,带来了“舒适、便捷、生活方式”的城市新体验。 广州以天河体育中心改造为借此机会,拆除了曾经遮挡体育场视野的围墙,并在东北街和西北街拐角处建造了两个袖珍公园,释放了广州核心繁华区960平方米的林下空间。全市共启动8类291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布置约34公里夜景亮化工程,拓展新中轴线和珠江夜游景观。 5月10日至11日,全新升级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拉开了2025年世界田径接力赛的序幕。南方+摄影师 张业斌 摄 惠州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升级改造。通过开发专业区、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改变友爱空间、开放学校区等建议,当地体育运动面积增加至3.19平方米。 “珠海赛区A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打造珠海无障碍城市,实现‘通达赛事’与‘通达城市’同频共振。” 路网枢纽升级改造 十八座城市联手办赛更顺利 10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开启“三层五跑道”时代: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使白云机场成为中国民航史上首个拥有5条商业航线的机场。 2025年10月30日14时59分,随着C919国产大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起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 从日历上看,第十五届全运会将由粤港澳地区19个城市举办,这是全运会历史上举办城市数量最多的一次。除机场外,还有多个机场ackbone公路网已升级改造。通过拓宽车道、退路解围,已清理道路拥堵623处,方便了运动员、观众、游客出行观赛。 10月下旬,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北段黄阁立交改造工程正式通车。这条连接广州番禺与南沙的关键通道于2005年建成通车,这次改造历时400多天才完成。通过优化交通流线,系统性打通节点瓶颈,保障十五运会交通。 轨道交通方面,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至白云机场北)、八连城际铁路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前投入运营。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从“线性布局”到“网络化运营”的跨越,进一步强化通信和连接。 近日,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开通,让“大湾区步入正轨”。 在首次共同举办大型综合性活动的经验中,全球城市群同步更新“制度接口”,粤港澳软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 例如,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男子个人(公路)比赛的比赛路线途经珠海、香港、澳门。玩家必须不间断地通过港珠澳大桥口岸6次。为实现“无感通关”,珠海企业开发了一套系统,利用人脸识别、预检等技术手段,让全运会史上首次跨境赛事成为可能。 本次跨境自行车公路赛将采用l 通过“预检+闭环管理”实现参赛运动员6次“无感通关”。 以竞争促建设,不仅仅是架桥、修路。一批批积累的宝贵“全运经验”,为未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共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级奠定了“隐形通道”,让要素、规则、机遇高效传递,持续为世界级照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第十五届全运会明天正式开幕 一起期待吧!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邵一红、李赫、张子君),封面图片:广州天河发布